多地中小学生“喜提”5天秋假,用孩子拉动消费能如愿吗?
文|张彦宗
十月初双节过后不久,近日澎湃新闻报道,一些地方的出行数据又惊现喜人增长,机票预订量增长超2倍,北京、西安成最受欢迎目的地虚拟币断网。拉动客流的原因简单直接:多地宣布将从今秋起试行中小学“春秋假”,不少地方将“春秋假”安排在11月,为期3天,连上周末,中小学生可“喜提”5天“小长假”。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有可能还是商家惯用的推销招数,多家旅行社向澎湃新闻表示,近期有不少家长咨询秋假相关产品虚拟币断网。乍一看学生秋假的旅游消费供销两旺,“黄金周”过后有可能迎来另一个出行小高峰。出行端商家喜上眉梢,可一些家长,尤其是那些双职工家庭,只怕只有心里叫苦的份。
我国目前并没有在全国范围里推行统一的秋假制度,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虚拟币断网。浙江是全国首个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广东佛山明确今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江苏也发了鼓励秋假的文件,但尚未制定推行政策。
资料图
我们很难知道推行秋假的地方到底具备了什么条件,才有底气放秋假虚拟币断网。不过,人们清楚知道,多数地方不想放秋假上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担心打乱教学进度、影响学习节奏,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家长不放假,如何安排孩子秋假?学校与家长要顾虑的东西很多,这些可能比拉动消费的秋假出发点更值得考虑。
给中小学生放两天假,连带周末,凑成一个类似“小长假”的春秋假,其动机之一是拉动消费,这个不是推测,而是白纸黑字写在文件中的虚拟币断网。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中小学春秋假设想。2014年、2016年、2019年,国务院、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都以促进旅游消费名义,支持春秋假安排。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虚拟币断网。刚过去的9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通过中小学春秋假“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中小学生被赋予了拉动消费的“生力军”角色,春秋假安排就成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态势虚拟币断网。可在为春秋假赋予宏观经济目标的同时,家校与秋假的冲突再怎么具体、个体、细微,都还是要谨慎考虑的。光算秋假的经济账,不算教育的进度账和家庭的收支账,恐怕不能算全面。
展开全文
家长已经熬过了暑假、熬过了双节的消费压力,在孩子身上为提振消费尽心尽力了,如果秋假还要再来一次旅游出行支出,多数家庭可能不见得愿意虚拟币断网。当然,秋假会有错峰出行的便利,但家长这时候陪着出行,还要请假,请假又要扣钱,综合算下来,一些家庭秋假出行的意愿会比较低,这很影响心情,与“休闲旅游”的初衷背道而驰。
资料图
中小学生春秋假本意上属于“休闲”范畴,法国人罗歇·苏在《休闲》一书中对“休闲”的定义是:任何活动,只要是自由选择,并为个人在进行这一活动过程中能谋得自由这样一种感受的,都属于休闲范围虚拟币断网。对照这个定义,如果家庭是带着消费任务踏上旅途的,那中小学秋假离“休闲”的本质要远一点。
当然,秋假出不出游,是家庭自己的选择,如果实在没那个经济条件,也不必打肿脸充胖子虚拟币断网。但家长为难就为难在,如果其他家的孩子都外出研学旅游了,感受祖国各地的大好风光,自家孩子不去的话,会不会有落差感,社交中会不会被孤立?一想到这点,很多父母估计都会咬咬牙,节衣缩食让孩子出去玩一趟。
再说,“休闲”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劳作”虚拟币断网。如果休假出游的结果,是课时进度、教学节奏、孩子的求学心理被打乱,秋假也就变味了。对家长来说,孩子学习被打乱,还要强行放假,用孩子捆绑家里6个钱包,钱包再多也禁不起撸,就更烦恼了。
这么看来,多数地方根据自主权,在中小学春秋假上谨言慎行,不是不想提振消费,而是算另一个大账虚拟币断网。如果提振的消费不符合预期怎么办?如果消费提振到别的地方怎么办?如果家长抱怨秋假打乱家庭安排怎么办?要是真回到春秋假的休闲本质上,学校是不是该多组织一些公益性的研学活动,这比什么都甩给家长是不是更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