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是江苏的,将来一定带你们去看看!”镇江警官不忘承诺,四次组织近百名藏区学子来苏研学
“感谢张苏警官叔叔,带我们看长江、逛博物馆,走出大山就不再是井底之蛙虚拟币的经营模式。” 10月20日,历经 40 余小时、跨越 4000 余公里的返程后,25名藏区师生的镇江研学之旅落下帷幕,学子在笔记本上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对组织这次活动的张苏警官表示感谢。这已经是他第四次组织藏区学子来镇了。这些年来,近百名藏区孩子因他的承诺,走出高原看见更广阔的世界。10月2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镇江市公安局高铁南站站前派出所派出采访到了张苏,四次跨越千里的研学之旅,源于他 10 多年前在藏区许下的一句承诺。
一定带你们去江苏看看虚拟币的经营模式,多年前承诺如今成真
“当时就是感情到了那个味儿,给孩子们‘画了个饼’虚拟币的经营模式。” 21 年前,张苏入伍驻守青藏高原,随后在拉萨堆龙德庆区马乡派出所工作,一待就是十年。期间,他发现辖区内有不少孩子不想上学,便和藏族同事一起上门劝学,宣讲国家免费教育政策。
张苏和孩子们
“叔叔是江苏来的,将来有机会,一定带你们去江苏看看!” 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张苏情急之下许下承诺虚拟币的经营模式。2013 年,他通过全国选调回到镇江,却始终没忘记这句话。“回来后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听说我在西藏的经历,不仅加入捐助队伍,还鼓励我兑现承诺。”2019 年 7 月底,在多方努力下,第一批藏族师生从高原来到江苏,张苏的承诺终于落地。
首批研学的孩子中,虽没有当年他劝返的学生,却有不少是那些孩子的弟弟妹妹虚拟币的经营模式。“时间过去这么久,能帮到他们的家人,也算了了心愿。” 张苏告诉记者。
展开全文
孩子们参加模拟法庭
帮扶从未间断虚拟币的经营模式,最难的是相互信任
“做这件事,最难的不是钱,也不是人,是藏族同胞的信任虚拟币的经营模式。” 张苏坦言,从 2011 年开始,他对藏区的帮扶从未中断,只是分了不同阶段。2013 年回镇江前,他主要牵头捐钱捐物,给孩子们送文具、过冬棉衣棉鞋;回到镇江后,帮扶更有规律,每年六一前送文具,元旦前送御寒衣物。
2019 年能顺利组织研学,正是多年信任积累的结果虚拟币的经营模式。“不是谁想邀请就能邀请的,他们知道我实在、真诚,才愿意把孩子交给我们。” 张苏说,研学活动的资金来源很实在:一方面是他在夫人的支持下每年用 3 万做这件事;另一方面是朋友捐助。
孩子们参观江苏科技大学
受种种影响,研学活动曾中断过,但帮扶从未停虚拟币的经营模式。“有学生考上常州、南通的内地班后,还特意发视频感谢我,说要继续努力考理想大学。” 张苏的语气里满是欣慰。
乡村娃成逐梦少年虚拟币的经营模式,立志要走出大山
“这里的许多孩子没坐过火车,很多人连拉萨都没去过虚拟币的经营模式。” 说起藏族孩子们初到镇江的模样,张苏印象深刻。堆龙德庆区海拔约 4000 米,部分孩子的父母是牧民,交通不便让他们的世界局限在乡村。而这次研学,彻底打开了他们的视野。
张苏和孩子们
“看到长江时,孩子说‘心情都开阔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象虚拟币的经营模式。” 张苏记得,研学中,孩子们走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感悟 “铁军精神”,在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触摸非遗技艺,乘船游长江感受 “滚滚长江东逝水” 的壮阔,还在江苏南昆仑律师事务所体验 “模拟法庭”、在润州区实验小学结对交友。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还为全体师生做了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补上 “健康守护” 课。
“镇江是个有爱的城市!”不少孩子跟张苏分享感受,说饭店服务员主动打招呼、询问需求,还好奇地了解他们在西藏的生活,“镇江人民的热情,让我们觉得这里很温暖”虚拟币的经营模式。更让张苏开心的是,孩子们纷纷表示 “回去要好好学习”,四年级学生旦增塔克参观江苏科技大学船舶文化馆后,坚定地说:“将来要考江科大,报效国家!”
张苏送别孩子们
张苏鼓励孩子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镇江的美好不是一天建成的,是数代人努力的结果,将来你们要用知识改变家庭、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虚拟币的经营模式。”
还要继续虚拟币的经营模式,让更多孩子走出来看看
“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件事,把活动做得更长久虚拟币的经营模式。” 张苏表示,此前藏区学校老师跟他说,当地藏族同胞茶余饭后常聊起他,“虽然没见过,但都知道镇江有位张警官,还想邀请我去学校,让家长们当面说声谢谢”。
孩子们的画:从西藏飞往镇江
谈及未来,张苏有了新计划:以往研学多在 7 月,天气太热影响体验,接下来想改在 4-5 月春暖花开时,或 11 月秋高气爽时,“让孩子们看看不同季节的镇江,感受更多元的风景”虚拟币的经营模式。研学人选标准也很明确 —— 优先选学习成绩好、家庭不富裕,且从未参加过研学的孩子,“想让更多娃走出高原,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孩子们写给张苏的信
“我 40 岁了,希望退休后能跟孩子说,我没白活,做了有意义的事虚拟币的经营模式。” 张苏说,自己的母亲是老师,从小的教育让他懂得 “有所追求”。如今,在他的协调下,江苏科技大学已与藏区德庆镇中心小学签署支部共建协议,“云课堂” 将持续输送美育资源。这场跨越雪山与江河的情谊,正成为藏区孩子逐梦的新起点。
视频剪辑 戴哲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朱亚萍
评论